增生性瘢痕
皮肤损伤愈合后,瘢痕仍继续增殖,即可发展成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突出皮面,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地实韧。有灼痛和搔痒感,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症状加剧。增生往往延续几月或几年后才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突起高度减低,颜色转暗,充血消退
,变软。有些最终可以平复,痛痒症状也大为减轻或消失。增生瘢痕,好发于损伤深度仅及真皮的创伤,如深2度烧伤和切取厚的中厚度片的供皮区创面等,偶尔亦见于较深的创伤和手术切口。增生瘢痕与正常瘢痕的病理组织差别,仅在于瘢痕深部胶原纤维的增厚,排列不规则,或呈旋涡形,或缠绕成绳索状。在旋涡形或绳索状的胶原中常有粘蛋白的沉积,瘢痕成为坚硬的实块。增生瘢痕的形成,主要由于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超常持续进行,超过分解代谢的速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形成胶原纤维所致。常见有某些局部成全身的诱发因素存在。局部因素,包括异物、炎症、牵拉等。异物,如落入创口内的灰尘、滑石粉、棉花纤维、线结及某些化学物质等。此外,还有细胞破坏后所析出的角质素。炎症,如创面愈合前因长期裸露感染,肉芽组织过度增长,深2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内包裹的残存毛囊或腺体组织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感染等。牵拉,如与皮肤天然纹理、皱褶一致,或在关节部位的瘢痕,不断地受到牵拉,甚至破溃,以后反复破溃愈合。这些局部因素的刺激,都可导致瘢痕的增生。全身因素,如青壮年,妇女,尤其是孕妇和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易发生增生瘢痕,而极少见于老年入,这可能与雌激素及垂体内泌素分泌旺盛有关。此外,种族、遗传、身体素质等因素亦与瘢痕增生有关但确切机制,尚待进——步研究阐明。
愈合过程所产生的瘢痕如果过量则为增生性瘢痕,这种瘢痕如发生在身体暴露部分,影响美观;或存在于活动部位,妨碍功能,则需要施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应该注童的是,这种瘢痕自从它发生之起,都在不停的发生变化。在初起之时,其的纤维增生很快、很多,纤维增生过多以后常将瘢痕内部的血管压闭,使其逐渐缺血,变成较软、较平坦的萎缩性瘢痕。在增生的进行期切除增生性瘢痕,不仅容易发而且复发的瘢痕常较手术前的更硬、更大。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增生性瘢痕不宜过早施行手术切除。
临床特点 常见,分为增生期(创面愈合后半年以内)、减退期(创面愈合后半年至1年)和成熟期(创面愈合1年以后),有自行消退、软化的可能。
治疗原则 若无特殊原因,早期(增生和消退期)应先行非手术疗法,如弹力压迫疗法、瘢痕内药物注射、功能锻炼等,抑制减轻瘢痕增生,如出现下睑外翻、小口畸形、关节严重挛缩畸形等特殊情况可给予手术矫正畸形、修复外观、防止并发的畸形。多数情况下应待瘢痕成熟、软化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则为切除瘢痕,充分松解挛缩,矫正畸形,以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
手术方法 根据瘢痕部位、面积和大小而选用直接切除缝合、瘢痕切除植皮或皮瓣转移、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瘢痕皮回植等适当的方法。如对于瘢痕面积广,皮源缺乏的病例,可只切开或部分切除瘢痕,只求挛缩松解,并用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对于面颈部、关节等特殊部位增生性瘢痕,单纯切除植皮效果往往不理想,采用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更好。
整形十六科(瘢痕综合治疗一中心)供稿
附:典型病例照片
左耳后增生性瘢痕药物注射治疗前 治疗后半年
下颌部瘢痕扩张的胸三角皮瓣修复 术前 皮肤扩张 带蒂转移 断蒂后
下颌部瘢痕皮肤扩张术 治疗前 治疗后半年
双上肢增生性瘢痕切除植皮术前 治疗后1年
胸腰部瘢痕 治疗前 治疗后
上肢疤 治疗前 治疗后1年
手背增生性瘢痕 腹部扩张皮瓣转移治疗 治疗前 治疗后半年
双手增生挛缩瘢痕 治疗前 治疗后
胸腹部瘢痕 治疗前 治疗后2年
胸腹部烧伤后瘢痕治疗前 皮肤扩张中 治疗后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