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4 阅读量:
季滢
患者,51岁,女性,已婚。抱怨双侧髋部宽且高,以至上身较短,身体比例不协调。平日在选择衣服时比较困难,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选择手术治疗。查体:双髋区域基本对称,双侧髂棘较宽大。髂腰区域脂肪较过度堆积,皮肤厚度是3.0cm。经脐腹围78cm,臀围97cm。脐下5.5cm处即髂棘最宽处腹围为93cm。髂棘缘长度左侧20cm,右侧19cm。髂棘到大转子距离左侧是18.5cm,右侧是19cm。后正中线到髂棘后缘为左侧20.5cm,右侧20cm。上身长度:36cm下身长度:91cm.。手术后测量:
沿双侧髂前上棘做长度为3-4cm的切口,切口达皮下。“T”形切开髂前上棘的骨膜,用骨膜剥离子将髂棘缘完全脱套游离至髂棘后缘最高点,这是髂棘弧度最小的部分。先使用一个克氏针由切口入,紧贴髂骨内侧板走行,并穿出髂棘后缘最高点处的皮肤做截骨标记。这样可以确定截骨线的高度、走向以及截骨线的长度。将另一根克氏针在确定好的截骨高度上,钉入髂骨髓腔内。针走行的方向和弧度与标记针平行,并在同样的位置穿出髂骨外板和皮肤。
在上述过程中,助手一定将髂骨外板的表面皮肤固定。这样避免克氏针穿出皮肤前在皮下走行过长距离而损伤组织。在针的皮肤穿出点做长1cm左右的切口,显露髂骨。
使用导引管(外层为塑料套管,内芯为导引针。导引针必须有足够的硬度,可以穿过肌肉组织。)穿过髂骨内外板剥离好的隧道,在皮肤穿出点处的切口穿出。撤除内芯,将线锯通过导引管绕在剥离好的髂骨表面,拉动线锯截骨。截骨时注意内外板的截骨线高度要始终和插入髓腔的克氏针保持平行,高度一致。当感觉线锯拉动困难时,可能是锯到在髓腔中的克氏针,这时可以调整线锯的高度,如果已经很接近截骨线的近端,就可以用骨凿轻轻将剩余的骨段截下。
取出截下的髂骨,用电刀游离附着在骨面的肌肉。对比两侧截骨是否对称。将局部多出的或者是不圆滑的髂骨用电动锯和咬骨钳进行修改,直至两侧髂骨截骨后形态基本相同为止。冲洗创面,仔细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出血。逐层关闭术区。注意一定要尽量将剥离开的肌肉附着点重新固定好,同时放入引流。
去骨量:左侧长:7.5cm, 宽:2cm, 厚约:1.5cm;右侧长:8cm 宽:2.2cm 厚: 1.6cm.
讨论:
双侧髂骨缩窄手术需要注意:
1 手术切口的长度和位置是所有美容手术最关注的。所以我们采用小切口,通过克氏针定位、
引导将线锯置与分离好的皮下隧道切割髂骨。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切口长度,并可以增加骨量的去除。
2 髂骨去除手术,还要考虑到两侧的对称。所以我们采用克氏针定位,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手术的时间,而且还可以比较完整地去除髂骨。
3 通常截骨部位与正常部位会形成明显的阶梯。所以我们采用线锯,这样的截骨线是一个柔和、圆滑和过度平缓的截骨线,这样在体表也不会触及局部骨性突起,或正常部位和截骨部位比较明显的阶梯感。
4 在截骨时,截骨线可以略向髂骨外板倾斜,目的是多保留些髂骨内板,这样可以不减少盆腔的容积。另外髂骨的高度主要是外板的骨性粗隆,所以手术的重点还是去除外板的骨性粗隆。
目前要求做这类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因为手术对病人的生活没有不良的影响。但是大家多数采用比较大的手术切口,这样对于美容手术来说,代价很大。所以我们采用上述方法。
下一篇: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治疗面部凹陷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