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版 大众版 职工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播报

【医者】 梵高割耳 他造耳

2018-10-09    阅读量:

【医者】 梵高割耳 他造耳

 

 

  由北京卫计委和BTV联合制作,搜狐健康战略支持的大型纪录片《医者》第十五期10月6日晚20:05播出,讲述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蒋海越教授。

 

  医者 | 梵高割耳 他造耳

  很多人认识梵高,从这张画开始。

 

 

1888年8月 《向日葵》

 

  他大胆地使用了前所未有的最强烈的色彩,因为梵高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这幅作品,至今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

  但是更多人了解梵高,却从这张画愈深。

 

 

1888年2月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据说此幅肖像作于「割耳朵事件」发生一个多月后。对细节毫不掩饰的描绘,展现了梵高当时的精神状态,让人感受到,此刻梵高已经找到他内心的平衡。

  这幅画作,也成为梵高一生最为独特的作品。

  矛盾与天才并行。梵高走了,留下一只疼痛的耳朵,收集着后人的议论。不知道他的耳朵今夕何在?失去的耳朵,是否是这个世界的化身?让自由,得以声张。

  关于耳朵,我们向来关注得太少,了解得太少,在意得太少。

  甚至从未听说,有人生来便如 割耳梵高 一般。

  但是总会有个人,为「成全」而来。

  梵高,割耳。

  他,造耳

 

 

【医者】蒋海越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 副秘书长 耳廓整形再造学组组长

  擅长整形外科专业的先天性小耳畸形诊治

  创立了多种耳廓畸形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体内构建转基因组织工程化人工耳廓软骨支架的实验研究

  立足于研究组织工程化耳廓支架,是国际上首位将组织工程耳廓支架与皮肤扩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临床进行耳廓再造术的专家

  2004年度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先天性小耳-无耳畸形系统化综合治疗项目组主要成员,负责项目指导和小耳-无耳畸形的相关基因研究

  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文献200余篇

  曾获得第二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及首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学技术奖

 

 

  请回答1985

  1985年,中国发生了许多事:女排蝉联世界冠军;《晚间新闻》在中央一套开播;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同年,中国整形外科开始从边缘学科向独立学科发展。同年,蒋海越决定选择整形外科专业,并在1991年成为协和医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开始与耳朵的亲密接触。

  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可以进行耳朵手术的医生,仅有几十名。

  这种手术叫作「耳廓再造术」。

 

  耳畸形

  不得不说,大约从93年开始的整容热潮。让「整形」一词变得狭隘了。变美?锦上添花,自然无人不爱。但是,变成普通人,在人群中不要那样显眼。才是「整形外科医学」的初衷。也是蒋海越,30年来一直坚守在此的原因。

  耳畸形,困扰着100万人的身体及心理。无论100万较14亿多么渺小,发生在病人身上的几率却只有两个:要不是0,要不就是100%。100%无法自愈、100%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00%的需要承受异样带来的压力。

 

  无中生有

  从医至今,蒋海越重塑了7000余个耳朵。但是,由于信息匮乏,或走了弯路。很多孩子戴着帽子或留着长发,始终没能得到 成全。

 

 

  24岁的张磊,18年前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小耳畸形手术。导致日夜期盼的耳朵,非但没有出现,反而平添了重重的瘢痕。

  蒋海越今年53岁,每周会安排15台左右如雕塑课一般的手术。这意味着,即便每周拼尽全力,他也只能让15名患者获得 成全 的机会。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感到庆幸。毕竟这世界上,这7天里,就有15个人,得到了「无中生有」的可能 。

 

 

  我们

  生而不同

  生来只为面对真正的较量

  我

  天生梵高 灵魂发光

  天生拥有改变的潜能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