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20年守护,他牵手60万“小耳朵”孩子踏上治愈之路!

2024-10-21

以下文章来源于《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


  “小耳朵”,这个听起来充满爱意的昵称,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深深自卑的体现。对于患有小耳畸形的孩子而言,每一次侧耳倾听,都是一场内心的挣扎。他们的眼中,藏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却也映照着深深的无奈与痛楚。


1729480538064.png


1-小耳畸形是60万孩子的先天阴影

  在我国,每1万个新生儿中大约有5.18例患有小耳畸形,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右侧畸形比左侧更为常见,而双侧小耳畸形相对较少。

  目前,我国大约有60万名孩子正在面临小耳畸形这一挑战。对于其中处于六岁到十岁的患者而言,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


1729480706969.png


  小耳畸形的孩子,一出生就可能缺少一侧或双侧的耳朵,或者外耳部分缺失,形态畸形。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他们外观上的差异,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听力,逐渐演化成了一道无形的障碍,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在校园里,他们可能会遭遇同伴的不解与嘲笑,这些都可能让他们的世界变得孤独和封闭。

  无数患儿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四处奔波,渴望为他们寻找到一个能够开启新生活的可能。


1729480754552.png


2-精雕细琢再造之耳,让患者迎来新生

  然而,希望从未远离。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外耳整形再造中心,作为中国外耳畸形治疗的发源地,累计完成了几万例临床病例数据。

  耳朵是一个立体结构,这看似不起眼的器官,实则因复杂的曲面和纹理,考验着医生的技术。一场平均耗时3~4小时的手术,却基本上涵盖了整形外科的大部分技术。而在耳廓再造手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它的核心材料——自体肋软骨。

  医生提示:耳廓再造手术的最佳黄金时期患儿达到六周岁,身高一米二时,是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期。

  人体的12对肋软骨中,只有左右各四根更适合做支架材料。对于医生来说,选择与利用这些珍贵的材料,需要极其谨慎以及精湛的技艺。

  正是因为肋软骨支架的雕刻充满了复杂性和挑战性,它直接决定着手术能否圆满成功。尽快地完成耳支架的雕刻,是保证耳支架成活的关键步骤之一。从削平、弯曲到雕刻、组合,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手术的成败。

  通过一系列精准操作,仅利用直径细至0.4毫米的钛丝固定,将各个部分紧密拼接,最终一只栩栩如生的新耳朵诞生。

  这样的技艺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蒋海越,年均手术量曾高达1000余台,这不仅是对自身技艺的磨练,更是对患者健康承诺的坚守。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现已成为行业的标杆,走进全国超过50家三甲医院,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与新生。


1729480717844.png


3-医者仁心他是孩子们的“造耳朵”爷爷

  2014年,蒋海越院长与曹谊林医生团队合作,完成了世界首例应用组织工程软骨构建耳支架移植再造耳廓的临床应用,这一突破性成就让中国在该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备受全球医学界瞩目。在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蒋海越院长带领团队开创了“婴儿早期干预和幼儿微创手术”新模式,自主研发矫治助长器,成功帮助2000余例耳畸形患儿重获新生。他始终思考着如何在新技术领域继续创新,终于在2022年,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3D打印负载活细胞的组织工程耳廓支架,并完成了动物实验阶段,实现了对传统技术的创新。这一创新有望摒弃以往至少依赖三根肋软骨构建耳支架的手术方法,减轻了患者因手术创伤和肋软骨采集后引发并发症的风险。

  2024年1月24日,耳廓畸形矫正术等项目被列为“甲类”医保支付。作为政策的推动者,蒋海越院长表示,医保支持让经济困难家庭更易承担治疗费,他对此成果期待已久。他不仅是手术台上的艺术大师,更是医学生心中的明灯。作为博士生导师,蒋海越院长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勉励他们戒骄戒躁,潜心钻研,不急于一时的成就。这样的匠心精神传承,将是每一位学子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助于帮助他们成长为医术精湛、心怀慈悲的真正卓越医者。


来源: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

注释:对部分文字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