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版 大众版 职工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相关文章 > 尿道下裂治疗中心

基底细胞癌术后修复治疗

2009-08-20    阅读量: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癌。

  多见头皮、面颈部等暴露部位,白色人种更常见。与日光照射有关。长期接触小剂量X线而在放射线皮炎处可发现多发性基底细胞癌或恶变前纤维上皮瘤。
  潜伏期约11~28年。长期摄入无机砷,发生率明显增高。单纯创伤也可诱发基底细胞癌。一些错构瘤的基础上也可发生基底细胞癌。
  早期表现为表面光亮、边缘隆起的圆形斑片,表皮菲薄,常见到雀斑状的小黑点,伴有少数毛细血管扩张;也可表现为淡红色苔藓样丘疹,表面少有角化,或伴有小而浅的糜烂、结痂或浅表溃疡,多无炎症反应。后期可发展成:
  1. 结节溃疡型:开始为小而有光泽的结节,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以后结节渐增大,中心形成较大的溃疡,包绕的边缘呈珍珠样。此类破坏性大,严重者可累及局部软组织,甚至骨胳,也叫侵蚀性溃疡。
  2.色素型:与结节溃疡型相似,但病灶伴有黑褐色的色素增多。
  3.硬化型:表现为硬化的黄白色斑块,质硬,边界不清,其表皮长期完好,到晚期才出现溃疡。
  4.浅表型:常见于上胸部,病灶呈红斑或脱屑性斑片,渐向周围扩大,斑片周围可部分包绕以珍珠样边缘,斑片表面通常可见小的浅表性溃疡和结痂。
  结节溃疡型、浅表型的侵袭能力较差,病灶与正常组织的界限清晰,深度也较为局限。硬化型往往侵袭较深且广,与正常组织界线不清,手术切除的深度要达深筋膜,边缘超出1~1.5cm。
  结节性最多见,其次为色素型。浅表型多发生躯干,余多发生于面颈部。
  基底细胞癌发生转移率约为0.1%,白人多。淋巴结转移较早,可有肺、肝、骨胳等远伴脏器的转移。
  治疗:扩大切除是一个彻底根治的好方法。扩大切除范围以超过瘤体1cm以上、深到深筋膜层为好。
  利用组织冷冻切片观察手术边缘切除干净与否,与预后有重要关系,必要时再扩大切除。
  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是治疗中较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缺损小者可用局部皮瓣转移法。缺损较大者可用游离植皮法。不用扩张器皮瓣法。
  根治性肿瘤切除及良好的修复可以使基底细胞癌得到治愈。早期切除癌前期病变可达到早期预防基底细胞癌的作用。
  其它非手术方法多为手术的补充治疗手段,效果也较差,仅适用于高龄患者或手术禁忌症患者。
  术后的复发率约3.5%,多在治疗后2年内。严格扩大进行手术及进行随访和复诊。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