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2 阅读量:
走在危机发生前面的真诚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我们唇腭裂病区为例,收治的患者大多为14岁以下的儿童,孩子住院了,家属甚至全家都会陪同患儿一同来院就诊,因此比起患儿本人,家属更加紧张焦虑。由于孩子大多不能正确表述病情,而家属对医疗技术水平及医护人员素质的过高期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易发生医疗纠纷。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在护理疾病的同时,应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真正做到促进患儿康复,减少纠纷,实现优质护理。因此,在平时工作中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在儿童护理中尤为重要。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达到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护患之间的距离,达成一致共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记得初次与患儿打交道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在与患儿沟通时,很难直接通过语音得到信息。因为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表达能力不同,婴幼儿更是不能表述,因此为病情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如患儿饿了,痛了,发烧了都是不能直接表达出其自身感受的,大多都是不停的哭闹,因此需要我们临床护士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来予以解决。近几年来看病的患儿大多都为独生子女,一旦患病,全家情绪急躁,他们盼望医生护士能“药到病除”,“一针见血”,当现实与期望不能统一时,则会产生焦虑甚至不瞒情绪。在我们科室,每天早上上夜班的护士都要为新入院的小患儿进行抽血,其抽血难度最大的莫过于三个月到三岁这个年龄段的患儿。一般这个年龄段会有两大问题存在:第一,饥饿感比较强。婴幼儿不同于成人患者,每日进食次数较成人多,但抽血前要求孩子从凌晨两点禁食水到清晨七点,孩子几乎无一例外的不能坚持,其表现就是哭闹。家长见此情形都心痛难忍。第二,就是一针见血的难度了。婴幼儿的血管细,皮下脂肪厚,很难观察到,在抽血时很难保证一针见血或一针就能抽够所需血量,有时候我们会抽两针才能采够所需血液。因此,在抽血前运用语言沟通技巧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使他们能理解我们的工作难处并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抽血前运用温柔和蔼的语言态度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如您好,我是某某护士,一会儿由我和我的同事一起为您的孩子进行抽血,由于孩子的血管较成人细,也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因此抽血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有时候呢也不能保证一次就能成功,但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患儿,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与支持,请您放心并耐心的在门外等候。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会运用礼貌性的用语,尊重患者,尊重家属,运用真诚及和蔼的态度来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病区另一大特点就是,我们唇腭裂科室的手术量大并且都是婴幼儿患者,因此在手术次序的安排上会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第一台患者年龄最小,剩下的依次为应召手术。由于都是患儿,在等待手术过程中是很难忍受饥饿感的,于是患儿就会大声哭闹,家属见此情形,心痛难忍,情绪上是非常急躁的。此时,医护人员要给予同情,理解,关心,并用实际行动积极予以解决问题。首先我们会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患者建立静脉输液。同时,联系手术室是否能早一点进行手术。在与患者家属接触时,要运用礼貌的语言,表示同情,向患者进行解释,表示理解。给予患儿关心。
沟通是拉近护患关系,和谐护患关系的有效手段。因此,儿童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我们医务工作者,在当我护患关系紧张时期,我们更应该掌握沟通的技巧,利用沟通手段进行及时正确的信息交流,以达到医患双方目标的一致性,保证各方的利益和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南一病区
张颖
上一篇:护士风采—初到南一病区
下一篇:护士风采——一个好汉三个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