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伤口换药?
一、换药的一般概念
换药: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change of dressing),也称为敷料更替或上药。
目的:①观察伤口;②去除坏死组织;③清洁创面;④引流通畅;⑤促进组织生长。
原则:①无菌原则;②清除失活坏死组织;③保持、促进肉芽生长;④促进伤口愈合。
换药的基本技术:①树立无菌观念;②解除敷料的方法;③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④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⑤包扎固定方法;⑥污物敷料的处理。
二、换药前准备
1. 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齐全,如配置伤面涂用的抗生素溶液,扩创所需的局部麻醉药刀片,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等。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2. 无菌准备:一般换药要求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作后半小时进行,最好能在换药室换药。戴好口罩帽子,把患者请到换药室,观察伤口情况(揭开纱布要顺着伤口方向揭,垂直揭开易使伤口再裂开),评估需要的器械,和敷料的数量,种类,然后去洗手后,准备换药的物品。一般需要两个无菌弯盘,两把镊子,酒精棉球等,夹拿器械时,镊子一定要头朝下,不可以翘起来,夹顺序先夹镊子,放弯盘中间,夹纱布盖在上面,碘酒,酒精分放在弯盘两边,先夹碘酒棉球后夹酒精棉球(如果先夹酒精,残存镊子的酒精夹碘酒棉球就稀释了碘酒,影响消毒效果)。
3. 操作:手取外辅料,再用镊子取内层,若粘住用盐水棉球湿润后揭开。两把镊子,一把接触皮肤,一把接触敷料(两把始终不要碰触)。消毒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然后(清洁的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酒精两遍以上,范围要超过盖的纱布。盖纱布光面朝下,盖八层纱布以上(一般一块纱布块四层)。粘胶布要顺皮纹方向且垂直纱布粘,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中间一条。最后洗手(保护自己)。
4. 顺序:先干净后污染,先简单后复杂。一个病人多个伤口也是如此。
三、常用药物
1.酒精: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了,一般选用碘伏。经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二遍75%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2、碘伏: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不过出血多的伤口或创面过大不宜应用。有些医院目前已经淘汰碘酒,因为过敏反应多,需要脱碘,有腐蚀作用。
3、生理盐水(0.9%):用于创口的洗涤湿敷。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4、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应用。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
5、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6、双氧水(3%):用于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7、庆大霉素溶液(0.2%-0.5%):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8、呋喃西林(0.02%)溶液:用于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9、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
10、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11、红汞(2%):皮肤黏膜的消毒,皮肤擦伤红汞最好,涂上后十几分钟就干燥不用包扎。
12、洗必太(0.05%):用于创面、伤口冲洗。
13、硫酸镁(50%)溶液: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局部湿敷。
14、硼酸软膏(5%):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用硼酸溶液湿覆去腐直到肉芽新鲜,使用生肌散粉末可以促进肉芽生长。
15、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四、敷料选择多少合适?
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敷料除了保护创口不受外界污染的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引流作用,所以换药时应保证敷料与创口紧密帖服,尤其是在创口较周围低凹的时候。
五、换药频率
原则上创面上的敷料湿透即应换药。
1.一般伤口 :首次24h内,以后1次/2-3天。
2.特殊伤口:如乳房术后,1次/3-5天;植皮术后:1次/7-9天;瘘道:1次/2-3天;夏天:每天换药,可使用酒精纱湿敷。
六、常见伤口的处理
1. 清洁伤口 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 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4. 感染或污染伤口 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拆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彻底清创,之后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消毒,有分泌物的时候,每天换药1次。
5. 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 切口的脂肪液化: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此时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细菌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
7. 久溃不愈的伤口,要采用中药换药。中医换药有其独到之处,但通常没有什么无菌观念。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8. 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膏(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
9.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
七、注意事项
1. 无菌伤口换药一般在24小时、72小时常规观察局部肿胀渗出情况。
2. 开放伤术后争取24、48、72小时连续三天换药,特别注意容易出现血肿或引流情况,及时排除险情。
3.对于大面积创面,首先注意清创,对于已经坏死的组织包括坏死的肌腱及血管组织不要姑息,争取在几次换药中,界线一旦明显则果断切除。勉强留下,只会延缓肉芽生长,甚至造成感染。
4. 对于已清除大部分坏死组织的创口,要注意爱护肉芽的生长,肉芽组织本身有抗感染的能力,如果没有明显渗出,则不要用抗生素或其他药水换药,只用碘伏消毒创缘皮肤,用湿盐水纱布覆盖即可。
5. 油纱条不要放到创面上,应该在盐水纱布上,防止盐水过快的挥发。
6. 有感染的创面注意先做一个细菌培养+药敏再换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