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版 大众版 职工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从基础到临床的探索之路

2014-07-17    阅读量:

从基础到临床的探索之路

                             ————记第三期《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课程


  本年度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及5名外院的研究生共29名学生选修的研究生课程《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在7月4日完美落下帷幕。该课程由我院(八大处整形医院)研究中心肖苒教授主持,已经开设了三个年度,每年均邀请6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领域的最新理论、进展和成果做介绍和总结。今年授课的专家团队包括了我院院长、著名的中国组织工程开拓人曹谊林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丁建东教授、我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葛子钢教授、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王春仁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医学院王栋教授。每位教授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向学生们介绍了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组织工程有三要素: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和组织构建。第一堂课,曹谊林教授从这三方面出发,总结了国内外科研队伍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骨、软骨、气管、肌腱以及皮肤等组织器官的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全方位的向同学们展示了现今组织工程技术向临床应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肖苒教授从种子细胞入手,结合视频短片,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让许多尚未接触细胞培养技术的一年级同学对干细胞有了直观的认识。丁建东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此次他重点展示了干细胞在不同形状和性能的生物材料表面其生物学特性发生的相应变化,让同学们对生物材料的功能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葛子钢教授是一名临床骨科大夫出身的科研工作者,他从临床转化的角度出发,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今已经商品化的组织工程产品,以及国内外领先的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组织器官损伤研究现状。此外,葛教授还结合实际例子,告诉同学们做科研的三“要”三不“要”:要创新、要勤奋、要选对方向;不要科学造假、不要失去勇气、不要依靠小聪明,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王春仁教授系统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医疗器械和组织工程产品在批准上市之前需要经过的审核流程和针对不同应用目的的医疗器械的审批规定和管理办法,让同学们对组织工程临床转化的最后一环--人体组织工程的伦理问题及相关管理办法有了具体的认识。王栋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十分热门的研究对象非编码RNA家族的又一新成员: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非编码RNA可谓是基因组中存在的人类知之甚少的“暗物质”,王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LncRNA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从一个侧面向学生们介绍了细胞分子医学技术如何应用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上。

  此外,延承了上期的教学经验,我们本期课程在每堂课后仍然向同学们收集教学意见反馈表。与去年类似,95%以上的同学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效果感到非常满意,这坚定了我们继续推行此类教学方法的信心。今后我院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将继续完善该课程的设置,争取增加实地参观活动,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过程的直观认识和了解。(文/傅歆  摄/王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