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9 阅读量:
麻醉恢复室全麻病人的气道管理
手术结束后的全麻病人,全麻药物和肌松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气道阻塞、舌后坠、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因此,有些病人会在全麻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放置口咽通气道进入麻醉恢复室,并在护理人员的精心观察下逐步恢复,防止病人出现意外。所以,经口咽通气道有效吸痰是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
(一) 口咽通气道的选择
选择口咽通气道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身材大小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末端位于咽后壁,可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
(二) 吸痰时的护理
选择合适吸痰管,注意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轻柔,吸痰管由下自上旋转式吸痰,若痰液在口腔内或位置较浅,则先吸取口腔及上气道内的痰液,再吸下气道的痰液,吸痰时间不超过l5s,吸痰前后应充分吸氧。吸痰时如发现心律不齐或呼吸困难,紫绀应暂停吸痰,给予吸氧待症状缓解再进行,如痰液粘稠应先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于更好的吸取痰液。
(三) 护理目的
保持呼吸道通 放置口咽通气道可纠正患者舌后坠的情况,并且可及时吸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避免呼吸道阻塞,保持了呼吸道通畅
较强刺激咳嗽反射 通过口咽通气道吸痰管到达气道的位置较深,刺激咳反射的作用较强,使痰液能咳至上呼吸道利于痰液吸引。
减少对口咽粘膜的刺激 通过口咽通气道吸痰,可避免负压吸引导致的口咽粘膜充血水肿或损伤出血。从而也减少了因口咽粘膜损伤肿胀引起的呼吸困难加重。避免了吸痰所致的缺氧现象发生,患者往往在负压吸引吸痰过程中不能呼吸导致缺氧,通过口咽通气道吸痰,可给予鼻导管给氧或加大氧流量,吸痰过程中可不断给氧。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定时给予气道内滴注湿化液、加强气道冲洗、雾化吸入及吸痰。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口腔-鼻腔,不能用一根吸痰管吸引气管、口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
鼻咽通气道是从病人的鼻腔插入到咽腔的一个类似于气管插管的软管道,长度一般是从鼻前庭到咽腔声门的前方。通过调节插入的深度,解除咽腔组织或器官对声门的梗阻,例如舌后缀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鼻咽通气道的腔吸引咽腔的分泌物,这样就有效的保障了上呼吸道的通畅,为提高加压给氧的效率提供了保障。管道本身是韧性强的材料做成,只要粗细适合,病人的依从性很好,容易护理。并且在操作简单。无论是实用性、操作性、病人的依从性等方面都较口咽通气道好。
适应症:
1、在全麻诱导时使用————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尤其是在某些肥胖病人病人诱导时既可以解决呼吸道通畅的问题,又可以解放人力。
2、全麻拔管后呼吸道不全梗阻的病人。
3、不清醒的全麻术后病人。
4、脑外伤后呼吸道有梗阻的病人。
5、手术室外的呼吸心跳骤停的急救————尽可能的降低病人的缺氧时间。
6、口腔科手术后的麻醉护理。
7、各种原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
禁忌症:
1、管道的粗细与病人的鼻腔不适合。
2、鼻腔内有出血倾向。
经口腔插管的护理
(1)应彻底吸出气管内痰液,同时应吸净口腔分泌物,并做好口腔护理。(2)必须有专人守护,密切观察呼吸活动的频率、幅度、方式、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等,严格交接班。(3)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在口腔舌根或咽夹部发生扭曲造成阻塞,用胶布固定好插管,防止烦躁患者将插管及牙垫拔出。插管时间 不超过72h为宜。(4)气管导管口径要合适,导管过细时气道阻力大,二氧化碳容易蓄积,导管移动易引起喉水肿,导管过粗会压迫声带及气管壁黏膜,造成缺血损伤
(1)拔管时一定要在拔管前必须先将存留在口鼻咽喉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引干净,同时要充分吸氧后再拔管。(2)拔管后继续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发生,每2h更换卧位,吸痰管应选择较长一些为宜。(3)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因语言交流困难,长期卧床,有焦虑与恐惧感,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以便取得合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疗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麻醉恢复室
上一篇:股静脉留置管的护理
下一篇:头皮撕脱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