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版 大众版 职工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教学

皮瓣手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2010-05-27    阅读量:

皮瓣手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游离皮瓣移植术是整形外科常用的一种方法。皮瓣移植术是指将某一部位的一块带有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皮瓣转移到另一部位,以达到消灭创面、整复畸形和缺损的目的。由于皮瓣有自身血液供应,又含皮下脂肪组织等,故在整形外科中应用较为广泛,它对恢复受皮区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皮瓣移植后能否成活,主要依赖于皮瓣是否具有良好的血运循环,因而,游离皮瓣移植术后,严密观察其血运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
  麻醉恢复期是停用麻醉药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清醒的时期,也是最易发生危险的时期,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熟练的护理技能,扎实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恢复期患者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预见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
  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间,由于麻醉药物残余、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体位等影响因素,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挣扎的情况,这样相应地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如发生坠床、引流管脱出、静脉输液外渗等,这些安全隐患多是可预测和防范的,并可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将其危险性降低到最低程度,极大地提高麻醉恢复的安全性。
  呼吸道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全麻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侧向一旁,防止误吸或窒息。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血氧饱和度。备好吸引器、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或喉镜。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
  严密观察检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给予专人护理,每15 min记录1次,发现问题,采取相关护理措施,严格的床旁交接班,患者被送回恢复室时,恢复室护理人员向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详尽了解术中情况,及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其呼吸频率及深度,检查输液、伤口、各种管道的情况,认真做好床边交班,详尽记录观察资料。
  严密观察皮瓣血运  可通过皮温、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指标,耐心细致地全面观察,综合判断,及早发现问题,以求早期处理。
  1  皮肤颜色 主要观察移植组织肤色是否红润、苍白、红紫。因人体各部位肤色不一样,观察时注意既要与供受皮区周围肤色相比,又要与受皮区肤色相比。
  2  皮温 注意与邻近正常组织相比较。一般移植皮瓣温度与健侧皮温相差0.5℃~2℃,若比正常皮温相差低于2℃,提示将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3  肿胀程度 术后皮瓣均有水肿过程,3~4天后水肿逐渐消失。
   4  毛细血管反应 用棉签压迫皮瓣皮肤,使皮肤颜色变白后移去棉签,皮肤颜色即转为红色,这段时间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s。
  保温护理  术后保温尤为重要,,控制室内温度,使温度恒定在25℃~28℃,皮瓣局部给60W烤灯持续照射, 烤距为30~40cm,使之保暖,但要注意烤灯距皮瓣不要太近以免烫伤,夏季间歇照射。
  体位护理预防躁动术后体位的安置是保证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抬高患肢10°~15°,维持功能位或根据手术部位适当调整,以保证动脉供血又利于静脉回流,防止皮瓣受压或牵拉,避免皮瓣痉挛导致皮瓣缺血坏死,尽量采取满足患者的体位,要经常巡视患者,特别是熟睡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同时向患者解释体位固定的重要性,使其密切配合治疗,及时纠正不正确姿势。
  疼痛护理 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5-HT),5-HT有强烈缩血管作用,不及时处理可致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故术后应及时给予止痛。局部包扎固定,保护肢体,避免活动时损伤皮瓣,引起疼痛,包扎不要过紧以防压迫。术后所有治疗护理操动作轻柔,如注射、输液、换药、拔引流管等,尽量减轻疼痛。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血容量不足可引起心搏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皮瓣血供,威胁再植组织存活,故术后应注意观察生命征及全身情况,补足血容量。
 
麻醉恢复室
 
 

热点文章